盛夏的文山,稻田翻金浪,玉米绿成海。这片丰收在望的田野里,藏着一个让农户笑开颜的“秘诀”——“三新”科学施肥技术。无人机掠过稻田洒下肥料,测土配方精准“喂饱”庄稼,新技术让种地变得更轻松、收成更亮眼。
农户心里话:省工又增产,谁用谁说好
“今年水稻长得比往年都壮!”文山市马塘镇大红舍村农户卢金光蹲在田埂上,看着连片的稻穗直点头。他说,从春耕到现在,农业部门的技术人员全程跟着指导,“学了科学施肥,产量肯定差不了!”
不远处的横塘子村,王朝庆更是乐呵:“以前施肥累得直不起腰,现在不一样了!”新技术让施肥环节变简单,劳动量减了大半,“你看这稻子,一年比一年好,咱农户能不满意?”
技术内核:不瞎施肥,精准“加餐”还护环保
“科学施肥不是多撒料,而是‘按需投喂’。”文山州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长、高级农艺师李在辉揭秘,通过测土知道土地缺啥,按作物需求配肥,既能让产量往上走,又能减少化肥污染。
比起传统施肥,这套技术的好处实实在在:化肥用量少了,地里的生态更友好;农户投入降了,省工又省时,“产量提上去,收入自然涨”。
3.45万亩示范田带动,全州庄稼“集体升级”
今年,文山州加码推广“三新”(新产品、新技术、新机具)集成技术,在文山、砚山、西畴、广南4县(市)铺开3.45万亩示范田,水稻、玉米、马铃薯都搭上了“科技快车”。
水稻采用无人机喷叶面肥+缓控释肥,亩产更稳;玉米采用种肥同播+水肥一体化,省心又高效;马铃薯采用水溶肥精准追施,品质更优。
数据说话:示范田化肥用量减少3%以上,每亩地节本增效超30元!更带动周边15万亩庄稼跟着“提质”。
从田埂到餐桌,科学施肥给文山农业注入新活力。随着技术越推越广,更多农户将在金黄的田野里,收获沉甸甸的希望。
来源:文山州融媒体中心
编辑:满鑫
美编:农锦庄
二审:罗贤慧
终审:邓霞 代高鹏